我在一群视频资料里面看到廖月,眼神净透笑得很甜,刚刚得了美容技能比赛的二等奖。
			
				  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,等我想起想要听听她故事的时候,任课老师告诉我,她马上就要毕业了。
			
				  “这个孩子家里条件不太好,但她学东西很踏实,特别努力,她可能这几天收拾完就要离校了。”
			
				  我立刻让老师帮我联系了她。
			
				  在见到廖月的时候,从之前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她19岁,正常上学应该是大二的年龄。
			
				  大二的学生应该有怎样的眼神,害羞?自信?生机勃勃?
			
				  在廖月的眼睛里我都看到了,随着这次聊天的不断进行,不断的变化着。
			
			
				
					  刚刚进来 她有点害羞的叫了声“老师”,然后坐到我对面。
				
					  嗯,是害羞的,我没看出她之前有进入社会工作的感觉。
				
					  我问起她,“在来学校之前,你是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呢?”
				
					  她笑了笑,眼神闪到一边,看着下方:“初中毕业我就去打工了,在足浴店里面。”
				
					  我没说话示意她可以接着说,“在那里上班每天都很累很累,嗯~加不完的班,熬夜特别多。”
					  ——
					
						  她说的故事,类似的版本,我听过很多,大多选择职业学校的孩子,在进入学校前可能或多或少都已经接触过工作,感受过社会的现实。
					
						  没有选择继续高中或者大学,也没有任何帮助,身边没有人告诉他们别的可能性,早早进入社会,碰壁是大概率的事件,“会有点后悔这么早去工作吗?”
					
						  “会,所以我没有坚持很久就离开那里了。”她说这些的时候依然眼神比较躲闪,好像不太愿意看着我说话。
					
						  “那为什么又选择回到学校学习美容?”我问她。
					
						
 
					
						
							  选择职业学校学习,从不想学习到重新选择学习,尽管所学内容不同,但最不相同的是心态—— 一开始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被迫营业,到现在是目标清晰的自我充值。
						
							  “我有朋友学了美业,我也想试试。”她说这话的时候,第一次直视我,”我想先学好美容的技术,出去上班找个工资高一点的工作,然后开一家自己的美容店。”
						
							  “现在美容店比较赚钱。”她补了一句,然后我们一起笑了。
						
						
							
								  当我们开始聊起她在学校的生活时,害羞在一点点地褪去,可能因为逐渐地熟悉,也可能聊到了自己比较自信的事情,廖月的表情都开始变得生动起来:“因为朋友的推荐,我就带我妈妈来学校参观了一下。”
							
								  “嗯~然后怎么觉得?不用刻意吹彩虹~我们正常聊天。”我看她放松下来,自己也会放松一些。
							
								  “我比较喜欢这里的学习环境,我妈妈也很满意学校的学习氛围,比我之前读的中学好很多。”
							
								  后来我从她的导师那里了解到,廖月平时的练习时间很长,每天下午的实操课基本练到最后的都是她。我问她可以翻看一下她拿着的笔记本吗,她说可以,然后递给我,满满当当一共半册的笔记。
								  ——
								
									  “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时间来学这个?是因为喜欢吗?”我问她。
								
									  “其实因为以前念书不知道读来干嘛,文化课我又学不太进去,但现在不一样。”
								
									  “怎么不一样呢?”
								
									  “就是我接触了美容以后,发现这个学好了,对以后找工作真的作用很大,所以想学扎实一些,我体会过随随便便的找个工作,但那个太苦了。我不想再那样。”
								
									  总有一些努力,是因为经历了一些什么,外界可能再多的苦口婆心,也抵不上自己说服自己。
								
								
									
										  “你这次技能比赛得奖了?”我看过她的获奖资料,美容组第二名。视频上她的笑容腼腆又自信,很是好看。
									
										  “对,很想谢谢我的老师,赛前给我很多建议。”
									
										  “你觉得获奖这件事对你来说意义如何?”
									
										  学校定期会有很多的比赛,比赛规格严谨,不参与教学这一块的我来说,也很好奇这样的比赛对孩子真正的帮助是什么?
										
											  “我不太会说。”她笑着看着我,“但是觉得拿奖很有成就感,我会更有自信了。”
										
											  “这是你的真实感受吗?”
										
											  “是啊。”
										
											  你看,学校举办这样的比赛说到底最根本的作用,不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坚定自己的所学能有所为吗?
										
											  而职业学校的作用,原本也应该是让一群寻找不同出路的孩子,都能走出自己的精彩。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	
												  “你已经毕业了?”我们边走着边聊着,时间过了大半。廖月点头,身上还穿着学校实操课的衣服,“会有点舍不得学校吗?”
											
												  “肯定会的,我准备回家休息几天,就去上班了。”
											
												  “这么快找到合适工作了?”我们重新找地方坐下来,喝点东西。
											
												  “学校推荐的,因为我技术还不错,哈哈哈哈。推荐了我直接可以入职的公司。”
											
												  “再一次去上班,感觉怎么样?万一又很累怎么办?”
											
												  “现在不一样了”她说。
												  ——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  在之后,我和廖月还闲聊了很多,聊她在学校住校的生活,一开始的不习惯后来的舍不得,让自己又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,也感受了更多的校园氛围。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  她说实操对练是一件有趣的事情,互相在同学身上进行练习,“到自己的时候很舒服啊~哈哈!” 可以说是一边聊着天一边巩固自己的理论。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  她说食堂的大叔每次打饭全靠心情,时多时少极其不稳定,她说门卫阿姨每天晚上守着他们不给出校门,怎么说好话都没用。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  她说到这一些些,气氛越来越轻松,也越来越话多。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  聊到后面我才发现,她非常喜欢笑。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 
											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  “总的来说,来这里学习,你觉得自己最大变化是什么?”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  廖月说:“知道自己要什么,还知道自己能实现。”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  在看这个故事的你,可能会觉得这是个无趣的故事,它没有大起大伏,没有完美逆袭,没有成功学。
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  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,一个普普通通学美业的学生。
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  但我们的学校就是被这么一群普普通通的孩子所填满。
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	  没上普高、大学,他们可能暂时迷茫过,暂时找不到方向,但他们用行动给自己选择了另一条人生的方向,用努力将自己的选择变成正确的、充满希望的存在。
	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	  “学这些工作不太体面啊”撕掉你们这些所谓的标签好吗?任何一种努力,都值得被尊重。
	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	  想要自己的人生出彩,任何时候都不晚,任何方式都能抵达终点。
	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	  这样的励志鸡汤,却每天每天在学校静静上演。